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 2013/06/04

調整字級:





腸胃病症狀多,用藥也大不同。中國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劉華為表示,治療時除了進行脹痛之辨外,同時也應了解患者的症狀,譬如痛在胃脘或腹部者,多屬虛寒證或氣陰虛證,患者常伴有臉色白、舌淡、精神疲勞、身體乏力等症狀。

劉教授指出,痛在胃脘者,適合使用丹參飲等中藥方;痛在脅肋者適合使用膈下逐淤湯等中藥方;痛在少腹適合使用少腹逐瘀湯;痛在胸脅者適合使用血府逐瘀湯;痛在胃部者,適合使用益胃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、歸芍六君子湯等中藥方;痛在腸者適合使用參苓白朮散、當歸生薑羊肉湯等中藥方。

此外,劉華為教授進一步指出,如果出現似痛非痛者,這是胃嘈雜為鬱所致,可以使用柴胡舒肝散、丹梔逍遙散;如果出現絞痛者,這種疼痛有腸胃之分,若痛在胃脘則多為肝、膽、胰之氣橫逆傷到腸胃所致,可以使用大柴胡湯、黃連溫膽湯、黃連溫膽湯合半夏瀉心湯等;痛在腸道則多為熱結、肉腐、蟲積所致,若為熱結宜使用承氣類中藥方,若為肉腐宜使用大黃牡丹湯,若為蟲積宜使用烏梅丸。

灼痛在胃稱為燒心痛,這類型患者喜冷飲,多半帶有吞酸、打嗝、呃逆、便祕等症狀,宜使用清胃散;痛在腸則稱為腸熱,這類型患者多伴大便不順暢、大便臭腥、裡急後重等症狀,多為肝膽濕熱所致。所謂裡急後重是指當想大便時會感覺得很急,但大便之後卻又覺得沒有排乾淨,甚至於還想要繼續大便。



引用:台灣新生報www.tssdnews.com.tw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乾元參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